close

呂學海: 世界公民島年輕時期就熱愛探索世界的呂學海2011年發起「世界公民島計畫」他深信年輕人有能力描繪台灣未來的藍圖。今年第二屆世界公民島得主陸續出發要把自己與台灣的名字傳遞出去。

 

「真的要出發了。」台灣大學醫學系六年級學生陳泓任身穿紅色夾克、背著背包走出桃園機場海關前一刻對前來送機的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理事長呂學海說。登機前他先吞下一劑瘧疾藥登上飛機40個小時後他會降落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對於從小熱愛自然的他來說那裡是探索生物知識的天堂。

201323陳泓任跨出台灣成為第二屆「世界公民島」得主中第一位出發的青年旅行家。這一次將有1292026歲的台灣青年將各自飛往台灣129個免簽證國家進行一場「有任務的旅行」。

陳泓任的任務是「考察馬達加斯加經驗提出保育與觀光兼具的台灣生態旅遊計畫」。一向喜歡走出白色巨塔、背起行囊去世界角落闖蕩的他不把這次定位成單純的旅行而是履行任務賦予旅行更多意義。

目前已經有不少台灣青年旅行家正在世界各地執行任務中。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的臉書粉絲專頁陸續轉播來自這些青年旅行家從約旦、印尼與斯洛伐克等國傳回最真實的觀察。每一位年輕人就好像台灣的「地下外交大使」要把台灣的名字傳遞出去也為台灣找尋未來的解答。

「台灣最好的出路就是做『世界公民島』」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理事長呂學海說。世界公民島涵蓋經貿、文化、科技、創新、教育、環保、族群等多元涵義如果成功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公民喜歡造訪的地方也讓台灣新一代習慣隨時背起背包、走向世界「這就是台灣最好的策略。」

 

創立社會大學 累積教育資產

57歲的呂學海談起一手催生的世界公民島計畫,眼睛都亮了。

若說現在的呂學海,急切送年輕人出國探索世界;那麼30多年前的呂學海,儘管生在戒嚴時代,卻也從來沒有放過任何一個探索知識的機會。

1987年解嚴,社會力量風起雲湧。31歲的呂學海撰寫了一份關於社會大學的企劃書,首推終身學習理念,不知天高地厚,直接找上當時的經建會主委趙耀東。

沒想到,趙耀東真的約呂學海見面,當時情景呂學海記得很清楚。趙耀東把老花眼鏡一脫,直說:「老弟,你這是好東西。我有什麼剩餘價值,你就用吧!」

1988年4月,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正式成立,策劃台灣第一個年度演講,一年52週,每週都有社會賢達分享所學經歷。包括施明德、李敖出獄後的第一場公開談話,皆獻給社會大學。

當時最熱烈參與社會大學的年齡層屬年輕的上班族。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史欽泰談起當年為台下聽眾演講的情景時說,看到週末還有這麼多人來上課努力學習,實在很感動。

20年間,社會大學共舉辦1萬2000場演講或課程,累積華人社會珍貴的教育音像資產,孫運璿、李國鼎、王永慶、歷史學家黃仁宇等人都曾獻聲。呂學海前年遇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還對施振榮說:「我擁有你30幾歲的聲音。」

 

經八年低谷 再創世界公民島

然而,2001年的網路泡沫化重創社會大學。呂學海想抓住網路浪潮,卻重重摔了一跤,不僅家裡房子一併賠去,也牽連一些自掏腰包投資社會大學的老師們。「直到現在,這仍是我心中最大的痛,」他說。

社會大學收攤後,呂學海足足坐了長達7、8年的冷板凳,身背財務困難,不好意思找朋友,太極拳成為唯一的朋友。「我曾經努力想突破(困境),愈掙扎卻發現愈徒然,只好安靜下來,回到自己,」呂學海說。

雖然沉潛,對於探索世界的初衷卻沒有改變,後來他發現,自己其實一輩子只想做跟年輕人相關的事情,中年人考慮多、計較多,「把力量用在年輕人身上,才能看得到成果。」

2011年,呂學海、史欽泰等13位發起人,共同發起世界公民島活動,希望推動台灣年輕人走向世界,台灣才有希望。

第一屆的世界公民島,選出10大青年旅行家,每人資助15萬元出國圓夢。第二屆玩更大、也更具體。從全國3208位報名者中,最後選出129位青年旅行家,至129個免簽證國出任務。

「我們沒有預算做廣告,但你到全台各大學去,大學生一定都知道這計畫,」呂學海笑說,當明年度台灣免簽國增加到130幾個,名額也會增加。

 

相信年輕人能引領世代前進

另外,第二屆的創意還包括「世界嚮導」的角色。每一位青年旅行家,都有一位相對應的「世界嚮導」,這些嚮導都是台灣各領域成功人士,肩負傳承經驗的重大意義。

例如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擔任德國嚮導,指導青年旅行家考察德國中堅企業的任務。「他們學到很多技巧,例如寫企劃、拍紀錄片或爭取資源的能力,」蔡惠卿觀察。

其實在尋找嚮導的過程中,許多被接觸過的成功人士,因為不認識呂學海,不少人第一個反應是:「這會不會是詐騙集團?」NU SKIN台灣總裁姜惠琳就是如此。但是等她了解之後,深受感動,不僅自己捐機票贊助,還號召NU SKIN大中華區的高階主管一人捐一張機票響應,最後共募得15張機票。她個人還擔任薩摩亞嚮導。

事實上,找到129位願意參與的嚮導以及募集129張機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籌辦世界公民島的團隊不過12人,全部由30歲以下的年輕人組成,花費2個月的時間找齊嚮導,成功率和被拒絕率各半。

為什麼要推動台灣年輕人推向國際舞台?因為呂學海始終相信,年輕人願意承擔的話,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輸給30、40歲的人。他也認為,改變一個世代不用全部的人,只要改變關鍵的人,就能引領世代前進。

「這些年輕人最有能力描繪未來台灣的藍圖,」呂學海說。〈快樂天堂〉有句歌詞是:「老鷹帶領著我們飛翔,更高更遠,更需要夢想。」或許呂學海最想把自己作夢和闖蕩的勇氣,交到青年旅行家的手中,看著他們走上世界舞台閃亮。

 

青年旅行家的旅行紀錄

只要有文化,就不會忘記自己是誰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年輕的流浪是一輩子的養分。」世界公民島青年旅行家,每一個人都踏上旅途蒐集故事。

台大醫學系六年級學生陳泓任是馬達加斯加旅行家。

在馬達加斯加19天,瘧疾藥、混濁的自來水、三不五時的斷電衝擊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當然,最不可思議的還是看到特有物種的感動,許多過去在圖鑑、電視上才會看到的動物,竟然活生生出現在眼前,讓他重拾對生物的熱愛。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四年級學生王展帆是約旦旅行家,喜歡歷史和古文明,也喜歡旅行。其實,約旦曾被外交部列為橙色警示國家,呂學海曾詢問王展 帆,是否要暫緩計畫?但王展帆的回答很讓呂學海震撼:「我的任務是研究以阿衝突,不是更應該去嗎?」 他去約旦探訪難民營,去埃及和埃及人聊阿拉伯之春的政治情勢,去以色列看衝突留下的遺跡。王展帆在部落格留下這段文字:「我看見了文化對人類的重要性,或 許有天土地會被占領,人民會被奴役,天然資源會被強權占據,但只要有夠深夠遠的文化,就不會讓人忘記自己是誰,從何而來。也就是因為這樣,更知道自己要往 哪裡走。」 這群青年旅行家各自出訪不同國家,據悉,他們聚在一起激盪、交流時的問候語變成:「你們西班牙最近怎樣?」「你們約旦有什麼大事發生?」 如果你握有一張來回機票,你要去世界哪個角落流浪?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  年輕時的他寫出快樂天堂

年輕時,呂學海跟著幾位「人生導師」學習,所有的探索旅行足跡,都沿著這些老師發展。其中影響呂學海最深遠的老師之一是作家朱西甯。呂學海去東海大學念書,每週六返回台北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先去老師家聊個過癮。

朱西甯年輕時適逢國共內戰,跟著軍隊顛沛流離,卻不忘最愛的寫作。白天出操,晚上等熄燈後,頭伸出蚊帳外,就著5燭光的燈光爬起文字格子來。

國民黨戰敗後,朱西甯跟著到了台灣,身上背包裡最重要的一本書是《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在那段顛沛的年少歲月,老師一心一意要寫小說,背著他的『女神』出來,」呂學海說。

朱西甯當時的寫作心境,呂學海難以想像,但等到自己當兵時,稍稍揣摩了一些。

 

熱愛寫作 曾獲時報文學獎

大學畢業後,呂學海在澎湖當兵,也想寫作,當時膽子大,就在沙港村偷租了一個咕咾石搭建的小屋。一放假,總溜進小屋讀書寫作,偶爾到村裡漁民家作客。這段簡樸的日子,他以《屋頂上的魚》得到時報文學獎,在文壇嶄露頭角。

然而,呂學海最為大眾熟知的作品,其實是一首無心插柳的流行歌曲。1986年解嚴前夕,台北市立動物園要搬家,對悶了很久的年輕人來說,這可是終於能大玩一筆的大事情。

呂學海時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一次聚會和滾石唱片創辦人段鐘潭、時任滾石企劃部經理詹宏志等人湊在一起,出於好玩,每個人提筆為動物園搬家寫一首紀念歌曲。

只花15分鐘,呂學海文思泉湧即完成歌詞,「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有哭有笑當然也會有悲傷,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兩週後,詹宏志致電呂學海,告知就用這詞為紀念專輯主題曲,也就是後來知名的〈快樂天堂〉歌曲。

儘管在戒嚴時代,無法出國探索,也無法任意集會結社,但呂學海大量閱讀與創作,好像把所有的自由、好奇和想像力,都一股腦投注在文字裡。

 

出處:見雜誌2013年5月號 第323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呂學海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世界公民文中心 的頭像
    世界公民文中心

    商業英語世界觀-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世界公民文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